明朝时期,洛阳有个名叫吴大松的农夫,他中年丧偶,膝下育有一子,唤作吴子厚。父子俩相依为命,日子过得十分清苦。
这年秋日,吴子厚在回家的路上,发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女子。吴子厚心善,便将其背回了家。那女子名叫念南,是从外地逃荒过来的,父母都饿死了,要不是碰到了吴子厚,她恐怕也凶多吉少。
父子俩见她如此可怜,便将其收留。念南聪明能干,为了报答二人,一直用心操持家务,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,父子俩都很喜欢她。没多久,吴子厚和念南就在父亲的撮合下结为了夫妻。
成亲后,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,日子虽不富裕,但很是充实快乐。可天有不测风云,这年冬天,吴子厚跟着几个朋友到冰面上垂钓,结果不慎掉进了河中,一命呜呼。
吴子厚的死对吴大松和念南的打击很大,两人悲痛欲绝,在给他料理完后事后,吴大松也病倒了,且身子一天不如一天。为了给公爹治病,念南几乎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,可这不过杯水车薪。
念南想出门挣钱,可在当时,女人是不能经常抛头露面的,何况吴子厚尸骨未寒,念南这时候出门到处跑,肯定会惹人闲话,吴大松为了儿媳的名声,一直不允许她随意出门。
就在家里的钱快要花光之际,念南却提着刚包好的药回了家。经过询问得知,原来吴子厚生前的好友文福得知了他家的情况,便帮念南到药店求情,药店便松口,说只要念南能采到同等价值的草药,便可以给她抓药。念南很是高兴,当即背着箩筐上了山,好在收获还算不错。
吴大松听后很是感动,自那以后,念南白天出门采药,夜里则照顾卧床的公爹。在念南的悉心照料下,吴大松的身体恢复得很快,不到一个月便能下床走路了。可就在这时,他却发现了一件怪事。
按理说,念南上山采药,身上应该会有股土腥味,鞋底也应该有泥。可念南的衣服不仅不脏,反而有股豆腥味,这让吴大松感觉有些奇怪。
另外,吴家养着一头老牛,那老牛已经活了十多年了,早就耕不动地了。吴大松跟这头老牛感情很深,毕竟跟着一切干了这么多年农活,加上当时律法不允许宰牛,他便一直将老牛留在家里养着。
可近些日子,吴大松发现,家里的老牛日渐消瘦,吃得也越来越多。吴大松钻进牛棚查看,发现老牛的脖颈和背部有一些勒痕,就好像拉过什么东西一般。发现此端倪后,他心中起疑,家里只有他跟念南,莫非是念南做的?
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,吴大松趁着夜色,悄悄钻进了牛棚当中,并躲在了一撮干草后面,暗中观察。到来半夜时分,念南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间,并拉开牛棚,牵着老牛溜出了家门。神奇的是,那老牛很是听话,过程中甚至连叫都没叫一声。
吴大松见状,立马跟了上去。很快,念南便牵着老牛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口,并钻了进去,吴大松靠近后发现,那竟是儿子的好友,文福的家。
这文福是个光棍汉,父母早逝,一直一个人住,这孤男寡女共处一室,成何体统。发现儿媳秘事的他火冒三丈,并一脚踹开大门,冲了进去。院子里的念南和文福都被吓了一跳,三人面面相觑,吴大松正要发作,老牛却嚎叫了一声,他转头一看,老牛此刻正在石磨前,慢悠悠地拉着石磨。
再看儿媳,正在清洗黄豆,文福则扛着一个麻袋刚从柴房走出来。吴大松有些发懵,念南看到公爹后,像个做错事的孩子,赶忙低下了头,文福则立马上前解释。
原来,药房采药换药的事是骗他的,因为治病的那些药价值不菲,根本就不是能随意采到的。为了挣钱,念南想了很多法子,刚巧文福的朋友从外地运回来一些黄豆,两人一商量,决定做豆腐卖,刚好吴家有头老牛,能够拉石磨。
可吴大松不喜欢女孩子抛头露面,她担心公爹生气,加上丈夫尸骨未寒,她便决定暗中进行此事,白天和文福到邻村卖豆腐,夜里悄悄带老牛去磨豆腐。
在两人的努力下,很快就挣到了钱,买药的问题也得以解决。不止如此,文福甚至将自己的那份收入,也给了念南。正是如此,吴大松才能一直用药,并痊愈得如此之快。
得知真相后,吴大松感动万分,他上前将俩孩子抱在怀里,泣不成声。后来,他将文福认作干儿子,并在文福和念南的照顾下安享晚年。